90後年輕人推廣盲人攝影 視障參加者:有決心不會做不到【有片】
發布時間: 2018/12/05 12:17
最後更新: 2020/05/18 12:37
盲人和攝影,兩個概念看似矛盾,但其實外國已開始發展盲人攝影,惟香港未有。6位90後攝影發燒友,組成團體「盲蹤踪」推廣盲攝,希望大眾能認識和了解盲人攝影和視障。
去片聽他們的經歷:
「盲蹤踪」6人因一次去斯里蘭卡的背包行而開始盲攝。機緣巧合下,出發前聯絡上香港失明人士協進會,更跟香港視障人士外出拍攝和了解情況,創辦人Jackie說:
我們先學時鐘定位法、引路法為視障朋友提供方位,咋聽容易,實行卻不簡單。
手的擺位、姿勢擺涉及方位名詞;代入視障朋友的角度,提醒他們避開路上障礙物。
用攝影連結不同個體
回港後,6人繼續跟香港的視障人士一起到港九新界拍照,逐漸建立友誼。
有些(視障朋友)喜歡大自然、社區特色,就會多點描述給他們聽。選地方時,也會按他們的喜好而定,平時在群組內也會分享彼此的作品。
成員不會干涉視障朋友的取景和決定,只作簡單提點。Jackie指,在他們身上看到很多感動的瞬間:
看着他們拍,其實難度比(健視者)高很多,他們對攝影的熱愛是超越我們的。
視障不阻攝影熱誠
「盲蹤踪」現時有12位成員,6位健視、6位視障人士。Cathy有先天性白內障,後天再患青光眼,現時只得一隻眼看得到東西。
視力介乎嚴重與失明之間,我看到顏色、對光敏感,但距離感有限。
十一、十二歲開始接觸攝影,擁有第一部菲林相機。Cathy自小喜歡海、日出和日落。
發現照片的多重意義
在視障朋友的介紹下,Cathy加入「盲蹤踪」。看到自己的作品更在相展展出,她直言感覺不可思議。
看着相片印出來、釘上展板,有很多人來看和欣賞,覺得開心和感動。發現相片除了記錄,更有分享的意義。
不信自己做不到
Cathy形容自己為「包拗頸」的人,當人問:視障人士如何拍照?她用行動證明。
由細到大,家人會覺得視障,很多事都做不了。我便想︰『為甚麼我不是完全失明,但有這麼多局限?』。你愈話我做不了,我愈想試一次。
接受自己的缺陷 盡力嘗試
Cathy也曾因世俗眼光而質疑自己,有一段時間不敢外出,在街上看不清楚也不敢問人。肚餓寧願回家煮飯,也不想在餐廳看菜單。出來工作後逐樣挑戰,慢慢衝破心理障礙,現在開始適應。
試過有人當面竊竊私語討論自己,她直接糾正對方的謬誤,Cathy指自己的情況可作公眾教育,她說:
我相信每個視障、殘疾人士,都希望自己是個完美、完整的人。惟現實是這樣,也要繼續生活、面對問題。
希望更多人知道,不是每個人都是完美的。
撰文 : 吳霆俊 TOPick 記者